DAY2七美魚市巡禮
騎著ㄅㄨ ㄅㄨ環七美島去~
七美人塚→大灣遊憩區→七美嶼燈搭→望夫石→月鯉港遊憩區→
大獅風景區→牛母坪→小台灣→雙心石滬
七美人塚
導遊解說是在台灣澎湖縣為紀念七名因逃避倭寇追趕,
而投井自盡的女子所立的塚。
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,一批倭寇登陸大嶼燒殺擄掠。
有七名女子在倭寇的追趕下,自知難以逃過,又不甘受辱,
為保全自身貞節,因而集體投井自盡,
事後有人發現此井居然長出七棵樹,
因此人們便傳說這些樹就是那七名烈女子的化身。
此樹終年長青,會在春秋二季會開出小白花,飄有清香,當地人又稱它為香花樹。
為感念七名烈女子的故事,後人填井立塚,在此立了塊「七美人碑」,稱為七美人塚。
原名大嶼的七美,也在民國三十八年改名為現在的名稱。
碑文大致上為:『明嘉靖間,倭寇侵澎湖掠大嶼,有七美女不受寇辱投井全貞,
鄉人掩井葬之,塚上長香花樹七株,終年不凋,令改大嶼為七美嶼。以紀念節烈』,
碑上並記載著七美人歌:『七美人兮白壁姿,抱貞拒賊兮死隨之,英魂永寄孤芳樹,井上長春兮開滿枝』。
看到的七美人塚有兩座碑石,左邊的是由日本人所立的七美人塚碑,
右邊則為七美人歌碑石,訴說著七美人塚的由來和歷史淵源。
週邊有販賣紀念小物,這妮在澎湖馬公有購買過。
望夫石
七美的男人在以前大多從事捕魚行業,捕魚台語叫做討海,跟大海討一口飯吃的意思,
如此的謙卑就是因為在茫茫大海中充滿了無數的危險艱困,很多人一出海就回不來,
也因此七美以前又被稱為「寡婦之島」。相傳在望夫石附近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,
男討海女作山,生活美滿,有日丈夫出海捕魚後,照例妻子在傍晚就到海邊等著丈夫歸來,
可是這回似乎有所蹊蹺,等到深夜猶不見夫婿的船影,女子焦急地等到天亮,還是不見丈夫歸來,
第二天、第三天,她就這樣持續地等下去,一刻鐘也不肯離開海岸,過了三、四天後,
當島上的人過來探望她時,他已經倒地不起。後人將她安葬於海邊,說也奇怪,
海邊的石島竟然慢慢幻化成人形,包括頭髮、身體、雙腳,更傳神的是連小腹都是懷孕女子的小腹,望夫石的傳說於是不脛而走。
牛母坪
要看牛母坪的全貌並不容易,比較容易辨認的是這個牛頭,看得出來嗎?牛鼻的部分是比較明顯的。
小台灣
台灣可不小,是澎湖變大了!所謂的小台灣就是比鄰在七美東岸海邊的一處海蝕平台
,經年累月被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了形狀酷似台灣地圖的海蝕地形。
站在小台灣居高臨下真的感覺99分的相似度。
七美嶼燈搭

鱷魚玄武岩



大獅風景區
因一塊佇立於海角邊的玄武岩貌似獅身而得名,在風景區設有眺望台,從此處觀看海景的優美,
湛藍的水色,在寬廣的藍天白雲下,水色顯得更藍,
在碧藍的大海上石獅蹲伏於海崖間觀海的背影,彷彿是七美島的守護獅,靜察著眼前一切景象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